創業初期的誤區:企業文化只是口號嗎?
剛開始創業時,我不懂什麼是企業文化,總覺得那都是紙上談兵,口號能有什麼實際作用?直到創業第3、第4年,才真正體會到企業文化的重要性,這不僅能節省力氣,也能讓事情更順利。
如果事前講清楚,有些事同事就不會做,因為他們知道你要什麼。
彈性上班的背後邏輯
譬如上班時間,我對同事說:
「我不在乎你幾點上班,但你要打卡,因為不打卡公司會被罰錢。如果你有事想晚來15分鐘,那就晚15分鐘走。」
「不需要演加班給我看,因為我第一個下班,要去接小孩。加班可以,那上班時間就不要被我看到你跟朋友聊天聊得很開心,我會覺得你加班很莫名。」
報告一開始就講重點、給選項要分析
報告時,請一開始就講重點,不用鋪陳。
如果要我做決定,請直接講有哪些選項,以及每個選項的優缺點,因為我絕對會問你哪一個比較好。
如果你拿不定主意也沒關係,但至少要思考過做A或B各有哪些好處。不要說「什麼都不知道」,這樣我會不知道你來上班幹嘛。
我希望大家上班和下班都有效率,這樣才能回家陪家人、去約會、運動或休息。
傅斯年說:「一天只有 21 小時,剩下3小時是用來沉思的。」
每個人都需要空白的時間。
原來 Vision、Mission、Core value 很重要
這是我一開始不知道能幹嘛,後來才發現很重要的事情。
老闆心中的品牌形象,並不等於同事心中的品牌形象,如果大家認知不一,做出來的結果自然不會一樣,因此花了很多時間與同事討論,達成共識。
想要的東西很多,但品牌不可能裝下所有的元素,會失焦。傳遞給消費者的價值 3-5 個就很多了,再多他們也記不住。
#記不住的東西就沒有價值。
對全公司報告損益表:找到努力的方向
很多老闆並不會讓同事看到報表,可能是因為他們並不熟悉財務會計,或者公司報表根本無法反映真實狀況,又或者認為同事不需要知道毛利與淨利。
但我認為讓同事了解報表,有很多好處。
譬如,透過分析發現運費佔比過高,後勤同事就知道要努力的方向是降低運費。
雖然無法跟物流公司殺價,但可以透過客服增加問答,行銷調整產品頁,產品開發改變包裝設計等等,來管理消費者的期待,減少退換貨比例,進而降低運費。
這些努力帶來的好處,不僅能幫公司賺錢,還有可能提高同事們的紅利獎金。
後勤不像業務,擁有營收=獎金這麼直接的關聯,他們的成就感可以來自於:
- 盤差減少
- 出貨錯誤減少
- 運費佔比減少,淨利提升
- 更環保的包材獲得消費者好評
- 更細心的包裝方式,減少運送過程的耗損
以前後勤同事甚至會將各種排列組合拍給外包倉看,避免商品在運送中散落箱內,並與設計和行銷協作,統計出官網最常銷售的組合,根據此決定適合的紙箱尺寸。
因為沒有家大業大到什麼尺寸的紙箱都做,如果只能做 3 種尺寸,到底是哪 3 種?
提醒:就算是超級戰將,遇到綁手綁腳的環境,也發揮不了戰力。
好的領導(Leadership),可以讓同事獲得金錢報酬以外的成就感。
想學會看財報嗎?
如果你是創業者、新創公司的主管或員工,歡迎來上 CP 全新改版的財報課,從零開始認識損益表、資產負債表,了解這些報表的關聯。
如果你也想向全公司解釋損益表(或付費請我去解釋),那就從認識報表開始吧。
透過財報分析,你可以發現公司哪些費用占比過高,知道應該努力的方向。來上 CP 的財報課,你也能學會自己看懂報表,知道要向記帳業者索取明細分類帳,甚至每月的損益表。
CP財報課進化2.0版 – 台北口碑場
CP財報課台北口碑場是小班制,每班只有24個人,透過分組案例討論、高度互動來達成學習效果。我不會站在台上講七小時,那太無聊了。
我會想盡辦法讓課程變得有趣,這不僅是我的挑戰,也是你的
- 2025/6/21 台北 開放卡位
〈 創業初期的誤區:企業文化只是口號嗎? 〉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《 CP 潘思璇 》。